您的位置: 首页 >> 绛帐传薪

部分文献资料

[ 信息发布:马融研究会 | 发布时间:2014-01-26 | 浏览:11700 ]

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2月第1《中华国学名著藏书百部》摘录:

922页:其解《三坟》、《五典》本于郑《注》;《八索》、《九邱》本于马融。
923页:《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
925页:《仪礼丧服》马融、王庸诸儒多为之训说。
927页:释叙以佛说为经,禅师所说为律论也。孔子所定谓之经,弟子所释谓之传,或谓之记;弟子展转相授谓之说。
931页:两汉经学有今古文之分,今古文所以分,其先由于文字之异,今文者、今所谓隶书。汉世通行。古文者,今所谓籀书。由于汉世通隶书,所以用此所写文章皆谓之今文。
前汉今文说,专名大义微言;后汉杂古文,多详章句训诂。
卫宏、贾逵、马融《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左氏春秋》递为增补。
934页:经学自汉元,成至后汉,为极盛时代。
经学由汉武帝开其端,元、成及光武、明、章继其轨,经学所以极盛者,此其一。
经生即不得大用,而亦得有出身,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汉末太学诸生至三万人,为古来未有之盛事,经学所以极盛者,又其一。
顾炎武所云“光武、明、章果有变齐至鲁之功而惜其未纯乎道也。”
935页:马融注《论语》
观汉之所以盛与之所以衰,皆由经学之盛衰为枢纽,然则,立学必先尊经;不尊经者,必多流弊。惟汉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章帝大会诸儒于白虎观。
936页:汉石经为隶书,非魏三体石经;是立于太学门外,非鸿都门。
937页:马融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是后汉经学盛于前汉经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至郑玄出而遍注诸经,立言百万,集汉学之大成。
汉人无无师之学,训诂句读皆由口授。
至一师能教千万人,必有高足弟子传授,有如郑康成在马季长门下,三年不得见者;则著录之人不必皆亲受业之人矣。
938页:有用则为人崇尚,而学盛;无用,则为人诟病,而学衰。
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先有师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
939页: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
郑君康成,以博闻强记之才,兼高节卓行之美,著书满家,从学盈万。当时莫不仰望,称伊、雒以东,淮、汉以北,康成一人而已。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郑学虽盛,而汉学终衰。范蔚宗论郑君“括囊大典,网络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郑君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于是经生皆从郑氏,不必更求各家。郑学之盛在此,汉学之衰亦在此。郑玄注《尚书》用古文,而多异马融;或马从今而郑从古,或马从古而郑从今。
所谓郑学盛而汉学衰。刘歆创通古文,卫宏、贾逵、马融、许慎等推衍其说。
940页:杜、郑、贾、马注《周礼》、《左传》。
郑君先通今文,后通古文。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郑君博学多识,今古文通道为一。汉学衰废,不能尽咎郑君;而郑采今古文,不复分别,使两汉家法亡不可考,则亦不能无失。故经学至郑君一变。事有不可一概论者,非通观古今不能定也。郑君为汉儒败坏家法之学,而后世尤不可无。郑君杂糅今古,使颛门学尽亡;然颛门学既亡,又赖郑注得略考见。今古之学若无郑注,学者欲治汉学,更无从措手矣!此功过得失互见而不可概论者也。郑君徒党遍天下,即经学论,可谓小统一时代。
昭烈帝尝自言周旋郑康成间,盖郑君避地徐州,时昭烈为徐州牧,尝以师礼事之。然则蜀汉君臣亦郑学支裔矣。
郑学出而汉学衰,王肃出而郑学亦衰。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贾逵、马融皆古文学,乃郑学所自出。肃善贾、马而不好郑,殆以贾、马专主古文。
941页:郑君杂糅今古,近人议其败坏家法,肃欲攻郑,正宜分别家法,各还其旧,而辩郑之非,则汉学复明,郑学自废矣。肃作《圣证论》以讥短郑君。
两汉经学极盛,而前汉末出一刘歆,后汉末生一王肃,为经学之大蠹。
歆党王莽篡汉,于汉为不忠,于父为不孝。肃父朗,汉会稽太守,为孙策虏,复归曹操,为魏三公。肃女适司马昭,党司马氏篡魏,但早死不见篡事而。二人党附篡逆,何足以知圣经!而歆创立古文诸经,汩乱今文师法;肃伪作孔氏诸书,并郑氏学亦为所乱。之学行于王莽;肃以晋武帝为其外孙,其学行于晋初。晋所立博士,无一为汉十四博士所传者,而今文之师法遂绝。
946页: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
960页:两汉今文家说亡于魏、晋;古文家,郑之易,马、郑之《书》,贾、服之《春秋》,亡于唐、宋以后。
962页:案两千年经学升降得失,《提要》以数十言包括无遗,又各以一字断之。所谓拘者,两汉之学也;杂者,魏、晋至唐及宋初之学也;悍者,宋庆历后至南宋之学也;党者,宋末至元之学也;肆者,明末王学也;琐者,国朝汉学也。
6页后:大戴礼记
战国至秦汉时期,孔门弟子整理编定《礼记》,汉初戴德重新整理,史称《大戴礼记》,凡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另有《小戴记》四十九篇,由汉儒马融等编成,即为今存之通行本。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6月第1《资治通鉴》摘录:

822页:孝顺皇帝上 丁丑年初八,京都洛阳的宣德亭发生地裂,长八十五丈。于是,顺帝召集三公九卿荐举的淳真朴实之士,让他们对策,并特别向他们询问当代的弊病和应该如何为政。
824页:右扶风功曹马融回答说:“现在,各种法令条规,以及春夏秋冬等四时的禁令,用来承受天命,顺应民心的,能已具备,而且很完整,不能再有增添了。可是,上天仍然有不平的反应,百姓仍然嗟叹抱怨,原因在于,百姓虽多次听到朝廷要施行善政的声音,却没有见到善政的实惠。上古所谓使人民富裕,并不是能做到家给人足,而只是酌量财富的多少,制定适当的用度。所以,出嫁和娶妻的礼节俭省,男女就可以及时婚配。丧葬和祭奠的礼节简单,死者就可以及时掩埋。只要不误农时,农夫就能取得好的收成。既有妻子儿女的牵挂,又有家庭财产的顾虑,抛弃这些而去为非做歹的人,即使还有,也肯定不多了。”同时对策的还有李固、太史令张衡。顺帝看了大家的对策以李固为第一名,任命李固为议郎。马融十分博学,精通儒家经书,文辞也很优美,对策后也被任命为议郎。张衡擅长撰写文章,通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虽然才华盖世,但毫不骄傲。他性情恬淡,不羡慕世俗所看重的荣华富贵;他担任官职,往往多年也不见升迁。
卷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孝顺皇帝下 836页、837页、838页
主要内容:武都郡太守马融向朝廷上书,说:“如今西羌诸部众互相攻劫抢掠,应该趁他们还没有汇合到一起,迅速派兵深入叛军,击破各个支党,可是马贤等却处处逗留拖延.....”于是,上书汇报,朝廷都没有采纳。
卷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孝质皇帝 844、845、846页
主要内容:梁冀行凶作恶记载 毒死质帝
847——852页:孝桓皇帝之上
主要内容:梁冀行凶作恶记载 陷害李固、诬陷马融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5月第1《新编中国全史》摘录:

147页:班昭在编撰天文志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当时另一学者马续的帮助。班氏家族两代三人(班彪、班固、班昭)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了《汉书》的编撰工作,成就了一项伟业。所记史事有230年历史(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王莽地黄四年公元23年)分为“纪”12篇,“志”10篇,“表”8篇,“传”70篇四大部分,共100篇,120卷。
143页——164页: 第二章 东汉介绍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1《中国通史》摘录:

698页: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詠为相,罢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逐步发展成为两千年后的正统思想。儒家的独尊,有董仲舒倡议期间,而且新儒学的思想内容,也由他奠定基石。
699页:博士就是经师(成帝时多至三千人,东汉顺帝时达三万多人)。
700页:古文经学治学重在训诂,在民间传播的经学,有很多是古文经。原来西汉博士所用经书,是根据老儒口授,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
701页:东汉古文经大师贾逵、服虔、马融等人,在经学上都有一定的贡献。郑玄兼通今古文经而以古文经为主,他网络众家之说,为《毛诗》、《三礼》等书作出注解。
752页: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此为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的开端。自此,中国历史上开始使用年号,皇帝年号这种纪年名称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755页:太学是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其实是古代的大学。东汉的四姓小侯学是东汉外戚樊、郭、阴、马四大家族,于明帝永平九年为其子弟创办的中国最早的贵族学校,后来,其他贵族子弟也可入学。(马融出身于贵族学校)
将作大匠:主管各种营造修建工程和植树绿化。(马严)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第二册摘录:

163页:第三十九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班昭此时续著汉史,已经垂成,出示士大夫,多半未解。故伏波将军马援从孙融,与昭同郡,得为校书郎,至阙下从昭受读。
校书郎中马融见了七篇《女诫》,特为抄录,归示妻女,嘱令讲习,所以逐渐流传,千古不磨。
189页: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
194页: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线装书局2006年12月第1《二十四史》摘录:

1270页:后汉书 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
1341页:后汉书 卷四十九,王符列传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筹友善。
1364页:后汉书 卷六十上,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1386页:后汉书 卷六十,蔡邕列传第五十
史家赞曰:像季长氏一样(马融),才富情丰。研习典制文章,沈潜鼓琴吹笙。
1589页:淳于俊回答说:“郑玄把彖、象与经合在一起,是想让学者在翻检时较为省事。”曹髦说:“如果郑玄合起来的做法对学者很方便,则孔子为什么不合起来以方便学者?”......
博士庚竣回答说:“先儒的解释各有不同,臣不足以决定孰是孰非。但《洪范》中讲:‘三人占卜,要听从意见一致的二人的看法。’贾逵、马融及王肃都认为‘顺考古道’,按《洪范》的讲法,王肃的讲法较为准确。”......
庚竣回答说:“即使是圣人的弘大,也会有所不足。所以大禹说:‘能知人则是明智,连尧也以知人为难。’......”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8月北京第1《大汉王朝》摘录:

377页:当时奉诏跟随班昭学习的人有很多,包括后来成为东汉经学大师的马融。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1月第1《中华私家藏书》摘录:

7079页:袁隗妻传
汝南袁隗妻者,扶风马融之女。
6838页:卢植列传
卢植字子干,涿川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5月第1《三国演义》摘录:

第一回
第二页:刘玄德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第四页:刘玄德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第五页:刘玄德只见一簇军马,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
第二回
第六页: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
第八页:公孙瓒又表陈玄德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平原县令。
第三回
第十一页: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正泰、卢植皆弃官而去。
第十二页: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
第十三页:卢植曰:“命宫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第十五页:太傅袁隗。
第五回
第二十页:公孙瓒问曰:“贤弟何故在此?”
第二十二页:公孙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
第二十三页:卓然其说,唤李傕、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先将袁隗首级去观前号令。
第七回
第三十页:董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赍诏前去。
第十回
第四十二页: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密奏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
原来那将即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
第二十二回
第九十九页:陈登献曰:“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玄德猛省曰:“莫非郑康成先生乎?”
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马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郑玄听讲三年,目不斜视,融甚奇之。及学成而归,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德在涿郡时,已曾师事之;及为徐州牧,时时造庐请教,敬礼特甚。
绍览毕,自忖曰:“玄德攻灭吾弟,本不当相助;但重以郑尚书之命,不得不往救之。”
谋士郭图曰:“非也。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愿从郑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袁绍曰:“郑尚书有书来,令我起兵助刘备,攻曹操。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

线装书局2010年7月第一版《周易全书》摘录:

伏羲介绍: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他根据天地间的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既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145页: 第一章 极尽滥觞——汉代易学
六经之名出现较早,大概在战国后期就已经明确了。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倡明经学,独尊儒术,以《乐经》亡佚只立五经博士。随着儒家经学的确立和发展,《周易》被列为五经之首。
据《史记》和《汉书》的《儒林外传》记载,西汉易学皆本于齐人田何,田何传《易》于周王孙、丁宽、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后又传授给杨何。丁宽授《易》于田王孙,然后依次相传,于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后又出现“京氏之学”。施、孟、梁、京氏四家皆列于学官。另外还有费氏易(以费直为代表)和高氏易(以高相为代表),皆未立于学官,属于民间易学。与当时的经学发展相适应,官方易学属于今文学派,而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则属于古文经学系统。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典称为今文经学,而以篆文书写的经典则称为古文经学。
150页:义理学发端于汉代的费直易学。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不讲卦气和阴阳灾变,而以《易传》文章解说经文,注重义理,乃义理学派的先驱。东汉陈元、郑玄受业于马融,又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使费氏易学大兴。
181页:马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易学家。他的易学著作虽亡佚,但从其辑文来看,他在《周易》经文文字训诂方面,贡献最大。
182页:马融在文字训诂方面取之《子夏传》者甚多。当然马融也并非全盘取《子夏传》,而亦有不同者。
183页:马融是著名的经学家、易学家,其弟子郑玄亦有名于世。
188页:《九家易》又称《荀氏九家易》,陆德明《释文》称其九家为: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忠、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
223页:东汉经师马融解乾卦初九爻辞说:
353页:马融的北辰说
368页:范晔的《后汉书》云:京兆陈元、扶风马融、河南郑众、北海郑玄、颍川荀爽并传《费氏易》。

369页:郑玄初从第五元先学《京氏易》,后从马融治《费氏易》.....



大众文艺出版社《四库全书家藏》12册摘录:

5796页:《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

马融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

5798页:《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记载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宏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清】程登吉著;胡遐之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幼学琼林·师生篇摘录:

60—61页: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宋】窦苹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酒谱·内篇· 温克摘录:

77页:《礼》云: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温如也,二爵而言言斯,三爵而油油以退。
77—78页: 扬子云曰:侍坐于君子,有酒则观礼。于定国饮酒一石,治狱益精明。历代有萧宠(出《世记》)、卢植、马融、傅玄(出《世记》)、冯政、刘京(学道,年九十二)、魏舒、刘藻,皆饮酒一石而不乱。
80—81页:《郑玄别传》:马季长以英儒著名,玄往从参考异同,时与卢子干相善。在门下七年,以母老归养。玄饯之,会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度玄所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