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马融文化铸品牌

[ 信息发布:王顺清 | 发布时间:2015-07-07 | 浏览:4089 ]

引言
今年5月20日,由扶风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和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大型采风活动正式开启。当我们来到第五个观摩点——绛帐工业园区时,宝鸡建忠食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中迎候在已经完工的主体工程“传薪楼”下,简要介绍了他们近几年挖掘、研究马融文化的大致情况,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咱们大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之在薪火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返回市上后,我仔细阅读了马融文化研究会、西北大学马融文化传播研究院与扶风绛帐传薪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厚厚一本《大儒马融》的书,并摘要作了笔记。读后掩卷沉思,对于距今已经1800多年的马融其人、其文、其业绩,不禁深表敬佩和赞叹。同时,也使我对开始认为“企业家不想法弄产品赚钱,却不惜血本热衷搞文化产业”的疑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深入了解马融文化的内涵及其产业状况,我借双休日企业不上班之机,再次专程来到绛帐。通过与王建中等人座谈和专访,实地察看产业园区的规划及建设景象,才知道建忠集团在六年潜心发掘和组织研究马融文化的基础上,正在倾力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品牌项目——“绛帐传薪”东汉文化展示体验园。如果能按照原定方案有步骤地实施,这个占地128亩的体验园,无疑就是该集团的主业和正业,现今仍在生产经营的方便面、食用醋、饮用水 、蜂蜜酒以及酒店、果林等产业,自然就成了与其配套的副业。从而会形成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带动诸多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
一、“马融文化“的扛旗者
当问及起初怎么能与历史文化结缘时,王建中爽快而直率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了,整个社会充满着创新与活力。许多事情刚冒出来的时候,似乎都像跟传统的做法反着来一样,让习惯于用老眼光看新事物的人一时转不过弯子想不通。比如,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来盖楼、修路、做买卖。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城里人,却到农村去承包果园、鱼塘、种庄稼。又比如,一些有文化的人纷纷下海干个体,时间不长就赚了钱,当上了大大小小的老板。可是不少有眼光的企业家从长久发展考虑,又愿意搞文化产业或者有文化含量的拳头产品。他之所以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主要得益于从2006年起,参加了几年北京大学主办的华夏儒商培训班(陕西班)。尽管每个月讲课辅导只有几天,其余时间以自学讨论为主,但还是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一些国学知识。特别是接触到东汉大儒马融的古籍之后,他不由得眼前一亮心发热,他们企业集团的驻地,就在马融当年讲学的风水宝地,为啥不能扛起“马融文化“的大旗,搞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项目呢?
熟悉王建中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人。有了这个想法和思路以后,他在自已苦学深钻的同时,着手建立马融文化研究会,聘用五名专职研究人员,负责搜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另外,积极与老牌名校西北大学协商,成立马融文化传播研究院。为了保证一会一院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他亲自兼任了会长和院长。这两个机构和世界马氏宗亲联谊总会主办的“马融文化论坛”,于2014年10月7日至8日,在新建的“传薪楼”隆重举行。这次史无前例的盛会,首先为会、院正式揭牌,所产生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都被编入到前面说过的《大儒马融》一书中。
有关王建中为“马融文化”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的情形,马融文化研究会积极推动者、绛帐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新浩在《仰望绛帐》一书里这样说:三年来,他潜心研究马融,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懈探索,走遍了马融生前到过的陕西、湖北、甘肃和其弟子卢植、郑玄的家乡河北涿州、山东高密,以及河北邯郸、广西南宁等地。多次去西安、北京等地查找关于马融的史料,拜访多位研究国学和历史的专家学者。几年来行程2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人们平常都说,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王建中这个在“马融文化”的大田里辛勤耕耘多年的“拓荒牛”,终于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收获。这就是2013年12月7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第八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时,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大陆20多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共70多个代表团1500名马氏宗亲参加了会议。王建中按照大会安排的议程,向400位海内外来宾作了一场“马融文化”的精彩演讲。通过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的讲解,使马融这位被历史长河淹没已久的俊才通儒,一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参会的马氏宗亲代表非常感动和震撼。感动的是,王建中跟马氏宗亲没有任何关系,却把“马融文化”讲得这么明晰透彻。震撼的是,自己的先祖尽管学博识广,刚正不阿,对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旧未能摆脱被误解、非议和贬职的厄运。
也正是王建中这次不同凡响的生动演说,使更多的人知道了陕西扶风是全世界马氏宗亲的祖源地。为此后2014年4月30日到5月2日,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副总会长兼秘书长马雄光率团到扶风祭祖考察,以及“论坛”期间300多人参加的祭祖大会,都打下了十分可靠的基础。经过直接参与和组织联络这一连串有规模、有声势的活动,使马融被尘封的英名广为传颂,“马融文化”的光辉也随之远播到全国和海外。
这里,还要说一段小插曲。在前些年全国多地争抢名人祖先的浪潮中,关于马援(马融的叔爷)及马融的故里究竟在哪个“茂陵”的问题,兴平与扶风两县曾经引发过一场论战。期间双方各执一词,扶风的论据明显多于兴平。而在上面所说的广西南宁大会文集里,对这个分歧已经做出了定论:“茂岭山从古已有,为马援、马融、马超故居,历代曾在此设过成欢里、茂陵里、茂陵乡。实地考察结合家谱、史籍记载,马援及马融、马超故里在原属扶风县五泉乡为不可争辩的事实,《辞海》记述在兴平县东北肯定是个失误。”
三、富有创意的“传薪楼”
初来乍到绛帐工业园区的人,一眼就能看见宏伟壮观的仿古建筑“传薪楼”。可是,对于修建此楼的缘由并不十分明白。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只要弄清楚绛帐古镇的得名和“绛帐传薪”的典故,其谜底就不揭自明了。
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重镇绛帐,最早的名称叫齐家埠。自从东汉大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马融告老还乡后,在此地设绛帐讲经才更名的。现在有据可查的史实一再表明,马融不但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是继孔子之后创办私学的另一位大师。其教学方法“次相传授”,独树一帜。一种说法是,他为了考验学生上课时是否专注,特在大庭挂起绛色(即紫红色)帐幕。帐前他端坐高堂,孜孜传经,帐后还排列女乐,轻歌曼舞。另一种说法是,他为扩大影响,让人在家乡集市的高台上挂个绛色纱帐。帐前授徒,帐后女乐,以此形式吸引过往百姓也来听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两种说法的共同之处,是都有“绛色帐子”,所以此地叫“绛帐”是合乎情理的。此后,“绛帐”一词也成了人们对老师的尊称,演变为褒扬教师教书育人的赞语。然而,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绛帐街道有些商业门店,依旧出现过“降帐”和“降张”的差错。就连著名书法家吴三大,在给高速公路绛帐收费站题名时,也写成了“降帐”,真是大名人闹了个大笑话。这也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告诉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马融文化”,是何等的必要和紧迫啊!
至于“绛张传薪”的故事,是指马融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传说有个弟子没有按时完成课业,他便手执草秸鞭笞。后发现血水染红了草秸,才将草秸插在地上离去,示意“下不为例”。谁知那血水染红的草秸第二天竟然复活,大家觉得这太神奇了,就把它叫作“传薪草”。其寓意是马融讲授的儒家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知道了以上这些典故,再来看在整个体验园的中心地带,企业自筹资金上亿元,从2012年开始动工,首先建起一座高达五层(局部七层)的标志性建筑“传薪楼”,完全是富有创意和顺理成章的重要举措。
四、体验园的全景布局
我们几个第二次来访的人,都想探究一下偌大的“汉文化展示体验园”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布局呢?为此,预先约好的王建中放弃了休息时间,带着我们一起爬楼观光,一层一层地详细介绍其主要功能和所承载的重点内容。使人听了之后大饱耳福,对园区建设及今后打算,留下了美好而完整的印象。原来,这个项目凭借周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传统大汉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传播来塑造品牌。使观赏、聆听、品尝、体验、学习、休闲融为一体,能让游客各取所需地得到全方位享受。全园区共分八大板块:
1、汉文化广场 在树木花草的映衬之下,四周矗立以马融为代表的汉代名人的雕塑。这些千古名杰都与马融有着诸多联系,他们分别是:马融的四爷名将马援,马融的族姑明德马皇后,马融的族孙马日磾;马融的老师挚恂、班昭,马融的好友编著《说文解字》的许慎,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天文家张衡,马融的门生“经神”郑玄,士之楷模大尚书卢植,马融的再传弟子刘备、崔琰、公孙瓒等。使人刚进入体验园内,就能感受到浓烈的大汉文化气息。
2、汉文化演艺厅 设在主体建筑传薪楼一楼,可同时容纳700人观看演出。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大型历史舞台剧《大汉雄风》,全剧共8个乐章,将充分展示大汉王朝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医药、天文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诸国来朝的雄壮场面。此外,这里还能欣赏到体现地方特色的秦腔、眉户和木偶、皮影等戏曲表演。
3、文治武功图片展览馆 该馆位于传薪楼二楼,展示的主要内容是大汉王朝500年(从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至公元263年刘禅让位)“文治武功”的巨幅图片,彰显知名文臣武将的事迹。由此宣示,从汉王朝建立伊始,就为汉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人、汉字、汉语、汉服以及“男子汉”等称谓,也随之应运而生。看过以后可以教人明确我们汉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马融纪念堂 此堂供奉马融、郑玄和卢植三尊雕像,并陈列相关文献资料及经典著作。以证明充满传奇人生的马融及其得意门生,对汉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5、绛帐书院 由文化论坛和讲经堂组成,分别设在传薪楼的四、五两层。四层配有不同规格的会议室及多媒体设施,可以举办大型会议、各种讲座和培训班。五层寓意经学达到最高境界,专为经学高人和重要贵宾聆听大师讲经提供高档场所。
6、汉民俗吃住休闲区 在传薪楼两侧的酒店里,备有汉式风格和民俗风格的客房。并在一楼配套西府各色小吃、快餐和饮品,是亲朋聚会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7、酒文化礼仪体验区 该区在传薪楼正南,到此能看到从古至今有关酒文化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及酒礼、酒俗的演示。
8、蜂蜜酒生产展示体验区 这是最后一块,可以参观年产1500吨蜂蜜酒的生产厂房、车间及仓库,也能切身体验古法酿酒的工艺。
五、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建忠集团从过去全力以赴办实业,转型到现在主打文化旅游牌,这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全新的跨越。虽说眼下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费力破解,但是他们依然满怀信心,干劲十足。决心在已有良好开端的前提下,一鼓作气地朝着认准的路子走下去,而且要走出名堂和成绩来!有这股子冲劲和创劲,也使我想起了老农民讲过的很有哲理的话:“碌碡拉到半坡上——只能向前,不能松劲”。意思是说,干事情如果半路撒手,一切都会前功尽弃。在与王建中具体交谈时,他兴致很高地陈述了兴办文化旅游品牌产业的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如果把他所说的这些梳理一下,可概括归纳为三句话六个字,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得天时。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血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不仅对文化产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给文化旅游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人们对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升温。正是有了这样的大好背景,在”马融文化论坛“开幕的时候,国家主流媒体和省、市新闻单位都派来记者采访,对马融文化品牌项目表示高度关切和热议,为之营造了很好的舆论氛围。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写道:“宝鸡绛帐汉文化旅游项目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周边游新热点。据了解,今年东汉文化展示体验园已代表陕西入选文化部文化司《2015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同时项目已申报陕西省三十个重点文化项目,目标成为文化传播、旅游休闲、蜜酒体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突出的示范项目”。
其次是占地利。绛帐东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依炎帝故里和周秦文化发祥地,北挨世界佛都法门寺。这样,对于无论是南来北往,还是东进西出的人来说,体验园都是绕不开的必经之地。来此的交通运输也很方便,连霍高速、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法汤旅游专线,都穿境而过。说这里是“四通八达”,一点也不过分。整个项目若能如期竣工,他们所设想的“驻足传薪楼听经,北上法门寺礼佛,南登太白山览胜,形成三位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的蓝图,就会变成眼能看见、耳能听到、手能摸着的现实。
最后是有人和。早在几年前,建忠集团就着意从培植企业的软实力入手,注重用文化引领企业,对全体员工进行汉文化的培训教育。以此来凝心聚力,使团队上下团结一致,和谐相处。为了便于普通职工学习、背诵,还让专业人员把马融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忠经》,全文注音和翻译。使大家能更好地从中领会应该怎样做人和如何干事,为企业内提素质、外树品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结语
打从儿时能记事起,我就听大人们说过流传在关中道的两句顺口溜:“东扶风,西扶风,两个扶风夹武功。”作为出生于东扶风(今武功县长宁镇)地域的本人,一直以来却对近邻西扶风的“马融文化”竟一无所知。至今想到这些,真是愧对先人到了无地自容的程度。好在有幸参加这次采风,让我填补了这块历史知识的空白,也给了我将功补过的极好机会。为此,尽心尽力写出了这篇拙文,权当是对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添薪加火吧。